護膚成份的研究風氣正盛,除了活性成分,很多朋友也開始追求質地,清爽易吸收永遠聽著也是最美好。那不同質地的存在還有積極意義嗎?它們是時代的眼淚,還是護膚界的無名英雄?

質地的產生

通常大部分的原料都是液體,即使是固體或粉體,仍然需要溶劑(如去離子水、丁二醇等)去溶解。在未加入能改變質地的成份之前,比較多的狀態也是相當流質/較清爽的。

改變質地通常會加入增稠劑/乳化劑/蠟質,當中也有天然和合成的分別,例如煮食用的生粉水是天然增稠劑。

為何要有不同質地
1. 使用上的需要,如面膜配方。
2. 加強保濕/賦予功能。

較佳的賦形劑通常會對配方有很大的正面影響。例如德國BASF出產的Hispagel 200 Ns,是甘油發展出來的增稠劑,特殊的結構及原料性質能加強保濕效果、防止水份散失,使皮膚保濕度達到6小時以上。

🔍了解含Hispagel 200 Ns的八重透明質酸舒緩凍膜古法茉莉柔潤微乳液

銀耳異聚多糖,以精純粉末溶和,達到為產品增加輕微稠度,使只能懸浮的成分(如海茴香幹細胞)更好的平均分配,保持功效穩定,同時取得銀耳異聚多糖的護膚效果,如保濕(比透明質酸效能更佳)、清除自由基等。

🔍了解含銀耳異聚多糖的幹細胞新生修復精華

作為配方師,需要因時制宜。
唐玄宗曾解釋道德經中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的意思,道理是可以言及的,卻不是永恆不變。更重要的是貼合情況而為之,得出最佳的方案。

清爽低黏性的產品,對香港的濕熱環境作出很大貢獻,但當乾燥因皮膚受損/其他原因而偷偷探訪的時候,或許你會想起什麼呢。